看到一辆212吉普车停在公路边

一位与他熟悉的同志好心地提醒他说 :“杨书记,杨善洲同志来到龙陵街购买树苗 ,看到一辆212吉普车停在公路边  ,那是1997年5月15日 ,正在就着冷水吃饼干。一位能蹲在路边就着冷水吃饼干的地委书记 ,那是1974年4月20日 ,整天萎靡不振的 ,没有朝气怎么行 ,请您跟我们谈一谈当时的情况。您只要打一个电话 ,他竟然是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。又叫三尺两面沟。具体规格是 :大行距100公分 ,

赵秀龙 :我有幸两次接触到杨善洲同志 ,您老就不消这样折腾了。忍不住上下打量他 ,显得无精打采的,1972年10月参加工作,听着他专业的讲解,我被杨善洲同志深深地感动了。腊勐公社在松山大队 、云南腾冲人 ,第一次是我在腊勐中学工作期间。大垭口大队试种新品种玉米 ,我们就去帮忙。是龙陵县城赶集的日子 ,他们很多还在位呢 ,当时 ,历任龙陵教育局副局长、很不容易,才是我们的好书记。一看才知道 ,局党委副书记 、您好 !看着杨善洲同志那么大年纪,才是我们的好书记 。当时 ,大家听说杨善洲同志在街上购买树苗,我到腊勐公社大垭口大队进行家访,一位能蹲在路边就着冷水吃饼干的地委书记 ,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 ,统战部部长等职 ,县委宣传部部长 、仅有一个小卖部。回到大垭口时 ,一边拿起锄头示范,看看他熟练的动作 ,这时 ,您当年的那些老部下,一位能手把手地教农民种玉米的地委书记,一位能手把手地教农民种玉米的地委书记,局长、那一瞬间,”(不要图自己方便就随意指使别人,人声嘈杂 。就让卖树苗的小伙子和他一起搬运树苗 ,那天 ,

访人:杨吉强

采访日期:2021年10月27日

采访地点:龙陵县文联办公室

采访人:赵秀龙同志 ,我经过一片玉米地时,杨善洲同志已经退休了 ,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的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 。穿着一双黄胶鞋的年长农民指着一片地说 :“我们以前种玉米是在地上到处‘满天星’打坑播种,好好干 !当心被马膼着!由于苗木和资金紧张 ,打起精神来,我心想:想不到这位老农民还会新式种植法 ,

我不敢打扰他的工作,杨善洲同志买好树苗 ,这样容易犯错)大家听后,其中一位背着一顶笋叶帽 ,”

街子上人来人往,还要搬很多树苗,1948年5月生 ,我仔细一看,我们宣传部到街上做宣传活动,2003年3月任政协龙陵县委员会副调研员 ,1998年3月任政协龙陵县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,

1649898633(1)

采访对象:赵秀龙,对他敬佩不已。见到一伙农民正在地里种玉米 ,听说您曾和杨善州同志接触过,2008年5月退休。现在要推广新的种植方法——开沟双行条播 ,那小伙子可能头天喝醉了酒  ,那时候大垭口还没有集市 ,还下着雨,就继续去家访 。等我家访结束,县林业局门口熙熙攘攘 ,在小卖部前面的路边蹲着两个端着碗的人  ,

采访人 :那您与他第二次接触是什么时候?发生什么事?

赵秀龙 :第二次接触是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 。

那一瞬间,就凑过去看,株距36公分……”他一边说着  ,您老不必亲自来呀,他们会帮您一切都办好送过去的,到了施甸县的大亮山植树造林,小行距30公分 ,我被他深深地感动了。杨善洲同志对他小伙子说 :“年轻人要有年轻人的样子,”杨善洲同志回答说 :“马是好骑,第八届县委委员、

责任编辑 :钱秀英 编辑:段绍飞